-
-
傅嬷嬷点了点头,“辛苦翠儿了。”
-
也到了此时,陈郄才有机会仔细打量面前这个妇人。
-
如此就在这一来一往的不停交流中,年十五到了。
-
宁西侯继夫人又摔了个茶碗,只木着脸没说话。
-
傅家大夫人这个年过得累极了,可也是真高兴。
-
穿过来两天,脑袋还昏沉沉的,但能知道的也不少。
-
陈郄面带歉意,“当年母亲的嫁妆不少,最珍贵的算是两间在城南的铺面和京郊的一个庄子,但陈家的事情,想来王奎也与舅舅说过不少。但实际上,舅舅也知道我与冯家的婚约的。”
-
-
傅三爷年纪轻轻能中举人,也并非没有学识,不过是上面两个哥哥都有前程在身,自己就懒散了些无意仕途,暗地里其实也有些心高气傲的。
-
陈郄白眼一翻,“这不近墨者黑,跟太太你学的嘛。要太太不满意,只管在外面宣扬去,反正我是嫁出去了,可管不了下面的嫁不嫁得出去。”
-
陈家主院里,王氏在身边丫鬟的伺候下靠在了床上,脸色沉沉。
-
傅嬷嬷跟陈郄说着当初这具身体的生母给定下的婚事,“两人在闺中就交好的,后来她家生了儿子,太太就生了姑娘你,那家调任路过老爷所属地,就约着两家互换了信物为姻亲,那家夫人是个慈爱人,这些年也多看顾姑娘,之前本已经打算请媒人上门来了。”
-
王奎这会儿还在勾栏温柔窝里安睡,傅三爷便叫了人去请。
-
两人就坐,陈老爷厚着脸皮道:“不知贤弟何时到的京城,怎的不先与陈家修书一封,让陈家也好做准备。”
-
这别人,估计说的就是她那个还没见过面的太太了,陈郄心里哀叹自己是真命不好,原来要跟那个没见识的蠢货小三继母斗心眼,换了个身体,约莫还得跟人斗心眼。
-
之前在京城,可没这般热过,不过那时的条件,也舍不得银子找那些商户们买冰来用,天气热就想着忍一忍也就过了,等到梧州城这,已经完全忍不住了,只怕在烈日下不到一刻钟就得晕过去。
-
初二一般夫君就得陪着夫人回娘家,国公府是没人需要来看的,所以走的一般都是杨家,也就在走杨家之前,先给国公府送礼,再坐着喝杯茶就走。
-
怕在屋子里的人不赞同,陈郄进一步解释,“就好像文字,共享与天下,要全天下的人都识字了,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教化,他们维护这个国家,遵从国家的律法,就算遇到不平事,能有一个说和写的渠道诉与别人听,互相能够理解,能够及时顺应民心,这天下就太平了。”
-
成儿把自己身上也抹上后,就跟陈郄道:“姑娘,之前我听说不远里有条河,要洗澡也不难,就是可能要等到明日了。”
-
这是个性情柔和的女人,外人瞧见的也多是慈悲,然而也只有身边一直伺候的人才知道,在那些微笑里的刀剑风霜。